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在新场景中满足市民文化新需求!

在新场景中满足市民文化新需求

时间:2023-06-03 18:44:46 来源:新闻大战 作者:娱乐 阅读:416次
原标题:在新场景中满足市民文化新需求

2022年6月19日,新场新需在东莞著名的景中老街振华路,“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父亲节专场活动,满足在斑驳的市民骑楼间与市民不期而遇。街头巷角被布置成小而美的文化演出场地,“路演+快闪+现场互动”的新场新需街头艺术形式,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参与。景中《父亲的满足散文诗》《当你老了》……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纷纷拿起麦克风,市民用歌声表达对自己父亲的文化感情。零距离音乐会、新场新需互动演唱、景中现场采访、满足写信倾诉……走心的市民策划和温情的表达,让很多市民惊呼“很特别”“很怀念”,文化活动随即在很多东莞人的朋友圈刷屏。这是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创新服务方式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文化馆一直在群众文化发展和城市文化潮流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改变,文化馆面临着如何打造服务新场景、满足人们新需求的挑战。比如,2021年,东莞迈入GDP过万亿元、人口过千万的新阶段,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4岁。如何更好地服务广大年轻市民,成为东莞市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需求催生新场景。2022年,东莞市文化馆创新策划“潮流东莞·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联动全市33个镇街(园区)分馆,全年举办250多场“小而美”“在身边”的音乐活动,让市民听到城市里流淌的旋律,线上线下惠及1874万人次。

如果文化活动局限于场馆之内,服务覆盖的人群只能是少数;如果只举办传统形式的文化活动,必定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就近轻松参与文化活动,东莞市文化馆把活动场地从场馆内搬到场馆外,在公园、商场、城市草坪、工业园区等不同地方搭建小型舞台,打造出一个个开放的音乐空间。有了“地利”,我们还巧借“天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专题活动,如“520全城告白”“母亲节妈妈的吻”“香港回归25周年经典粤语金曲之夜”“中秋节但愿人长久”等,既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也让文化活动成为群众身边常态化的存在。

此外,为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在音乐类文化活动中,我们经常采用流行音乐、小型交响乐、室内乐、阿卡贝拉、轻摇滚、爵士乐、流行新民乐等不同音乐形式,并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将活动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让活动散发出青春气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馆的任务是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但仅仅靠文化馆自身力量,已经很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因此,文化馆必须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改变以往靠自己单打独斗的服务方式,既横向引入社会力量,又纵向推动多方文化要素联动共享,实现公共文化供给的多元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比如,近些年,东莞市文化馆通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采会,推出优享文化年创投大赛,扶持共享文化空间,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在公共文化供给的各个环节,全面引入社会力量,大大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东莞市文化馆还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委员会和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等三大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高端文化资源要素“请进来、走出去”,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比如,依靠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动各地文化馆同行,策划举办了全国群文影像大展,举办“街拍中国”走进东莞系列活动,让市民可以就近参与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引入“国乐经典·时代新声——中央民族乐团俪人行与青衫渡室内乐音乐会”,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质量的文化演出。

创新是文化馆的生命和灵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只有打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擦亮文化馆的服务品牌,才能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东莞年轻人众多,我们紧盯年轻人的“潮文化”,把打造“潮流东莞”品牌作为创新文化馆工作的重要抓手,用新场景、新空间、新业态来满足年轻人的新需求。比如,2023年“潮流东莞”品牌活动包括“潮业态、潮音乐、潮非遗、潮生活”等四大板块,涉及科技、经济、城市记忆、音乐、诗歌五大维度,将潮文化与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城市文化生活深度结合起来,大大拓展了文化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预计全年开展超过2500场具体活动。以“潮流东莞”为载体,文化馆日益成为思想汇聚、文艺荟萃、观点交锋的舞台以及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未来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实验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东莞市文化馆将继续以开放、融合、创新的胸怀拥抱时代、拥抱潮流、拥抱未来,做大做强文化馆服务品牌,不断打造服务新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黄晓丽,系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馆长)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棱镜门”事件十年后,美国依旧攻击和监听全球
  • 中国高校设立理论研究实践基地推广“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 广东省汕尾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邱晋雄被查
  • 东西问丨邢丽菊、柴琳:“文明共存”是消解“西方中心论”的一剂良药
  • 中新人物|18岁打破亚洲纪录,他被看作中国游泳新希望
  • 人脑如何对工作记忆加工?中国与瑞士团队合作研究揭秘
  •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江汉及沿淮地区等地有较强降雨
推荐内容
  • “火药桶”一点即燃?塞族抗议者与北约部队暴力冲突
  • 泰国一学校体育馆屋顶在暴风雨中坍塌 酿7死18伤
  • 中国水利部:愿持续深化澜湄水资源务实合作
  • 第四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中国那些事儿】英媒:追求对华合作“去风险”恰恰是在追求风险
  • 河北一派出所对烟花爆竹取样鉴定时发生爆炸 4人无生命体征